育儿宝典 如何认识儿童的逆反心理
孩子逆反心理,通常是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对成人的要求、安排、训斥、惩罚等会持有执拗、任性的态度,逆向而行。如果处理不好对孩子的影响很大,下面小编告诉大家如何认识儿童的逆反心理。
教育孩子
如何认识儿童的逆反心理
不切实际地期望
许多的父母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往往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硬让他们去做他们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因为忽视了孩子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往往结果适得其反,并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作为家长来说,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应提一些比孩子的实际能力略高一点,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的要求。这样,孩子成功后不仅能享受到喜悦还能增强自信心。
对孩子过于严厉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许在有些父母的脑子里还依旧存在,他们时不时地讽刺、挖苦孩子,甚至动武打孩子的做法,无不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其实家长应该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商量着来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千万不可以势压服。
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充满神奇的。但许多大人们不理解孩子们的好奇、探索心理,认为这个是在瞎闹,有的还打骂孩子,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
聪明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们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解答问题的。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长唯恐孩子不听他们的话,就会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试想让孩子们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能不产生逆反心理吗?即使孩子知道家长说得有理,也不乐意听了。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要言不烦,并且尊重他们,留给他们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就相对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
对于逆反的孩子,父母该怎么做
研究发现,5%到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对抗与敌视的行为。这些行为能够在许多场合出现,在家里和学校表现得尤其明显。
对于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孩子:
与孩子冲突时要冷静,不要使冲突加剧,可以暂停或抽时间出去;
一旦孩子表现出合作与变通时,要给予他正面的表扬和鼓励;
确定合理的、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限制,并坚持下去;
用体育锻炼等来舒缓你的紧张情绪,避免向孩子发脾气;
努力与他人合作,并获得与孩子有关的其他人(老师、配偶)的支持;
父母在必要时可以寻求儿科医生和心理学家的帮助。
逆反并非一无是处,也有正效应
许多父母都觉得儿童的逆反心理对其身心健康不利,其实,逆反心理并非一无是处,它虽有妨碍儿童身心发展的一面,但也有很多正效应。
逆反心理包含许多积极的心理品质
逆反心理包含诸如自我意识强、勇敢、好胜心强、有闯劲、能求异、能创新等积极的心理品质。现代社会充满竞争,迫切需要具有创造性思维,眼界开拓、能进取的人才。因此,父母要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创造性品质和开拓意识,并合理引导。只要引导得当,逆反心理是能够在现代社会发挥积极作用的。
逆反心理在某种程度上能防止一些不良品质的形成
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在不顺心、烦闷、压抑、不满意的时候,敢于发作,能使不愉快的心情和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负面情绪不至于长期滞留于心中得不到释放。他们不会有畏缩、压抑的心理,也不会懦弱、保守、逆来顺受。这样能起到维持身心健康的作用。
因此,父母应善于发现逆反心理中的积极因素,并善加利用。
育儿问答特聘专家朱晓琳(向她提问)解答: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个时期的,家长要做的就是和孩子沟通和交流,多给孩子一些关爱,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当孩子因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而发脾气时,家长既不能无原则的造就也不能粗暴的压制,这样做对孩子的性格形成都是没有好处的,您可以采用转移注意力或冷处理的方式来解决,可以先不理他,等他情绪完全平静下来时再去和他讲道理。另外还要尽量让孩子的生活内容丰富一些,当他有了不合理要求时您可以带他去做另一件事。平时和宝宝多沟通,引导宝宝用正确的方式来渲泄自己的情绪。